
清晨的制粉車間,機器轟鳴聲早已連綿不絕。寧夏公司生產一班班長耿衛軍頭戴安全帽,蹲在熱風爐旁,眉頭緊鎖——下灰口又堵了。煤粉燃燒后結成的焦塊死死卡在狹窄通道里,眼看就要延誤生產?!安荒茉龠@么耗下去了!”他抹了把臉上的煤灰,暗自下定決心,必須徹底解決這個“老難題”。
傳統熱風爐僅設一個下灰口,一旦堵塞,只能停機后用撬棍一點點清理,每次都得花兩三個小時,工人累得氣喘吁吁,還伴隨安全風險。耿衛軍當了七年班長,處理這類堵塞已不下百次。每次看到組員滿身煤灰、疲憊不堪的樣子,他就迫切地想找到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。
沒有現成方案,他就自己闖、自己試。他獨自守在下灰口旁,記錄每班堵料的位置和焦塊大小,深夜還抱著設備圖紙反復推敲?!叭绻趥让骈_個口,既便于觀察,又能快速清理,是不是就能徹底改變局面?”這個靈感讓他振奮起來。
說干就干。他連夜畫出草圖:在原有結構側面增設一個30厘米見方的觀測清理口,加裝可密封的側拉門。正常運行時側拉門緊閉,保證密封性,一旦發生堵塞,拉開即可排查和清理,無需再拆機器、停設備。
方案確定后,他立即帶著焊工投入改造。作業空間狹窄,他半蹲著扶穩鋼板,煤灰簌簌地落進衣領也顧不上擦,一心調整側拉門的密封性能及開合順暢度。整整一周,他撲在一線,切割、焊接、調試,反復完善細節。
試運行那天,當煤粉再次結塊卡入通道,耿衛軍迅速拉開側門,兩分鐘不到,焦塊被順利取出,通道恢復暢通。“成功了!”組員們紛紛歡呼。以往數小時的清理工作,如今只需幾分鐘,勞動強度和安全風險都大幅降低。這個“側拉觀測口”被大家親切地稱為“耿式創新”,在實際應用中效果顯著。
如果說這項改造展現了耿衛軍的“創”,那么之后帶領班組與機電維修車間共同完成主收塵器布袋更換任務,則充分體現他的“闖”勁。2024年11月,車間主收塵器938條布袋使用年限到期,須在三天內全部更換完畢,否則粉塵積聚極易引發安全事故。
“時間緊、任務重,咱們和機電維修的一起上!”接到任務后,耿衛軍果斷調整作業計劃,將八小時工作制改為十二小時輪班。收塵器內部粉塵彌漫,即便戴著防塵面具,刺鼻的煤灰味仍難以隔絕。為搶工期,他和組員每天清晨七點就到位,三餐都在車間解決。一天下來,安全帽一摘,頭發全是黑的,唯有被面具壓出的印子是白的。
經三個班次連續奮戰,938條布袋全部更換完成,比原計劃提前半天。車間主任忍不住稱贊:“靠的就是你們這股闖勁!”
如今,在耿衛軍的帶動下,生產一班成了車間里有名的“創新攻堅班”。遇到難題,大家不再退縮,而是主動想辦法、謀突破。每當有人問他為什么總“自找苦吃”,耿衛軍總是笑著指向那個側拉觀測口:“干工作不能總走老路。敢闖,才能破題;敢創,才有效率——這就是我們新能人的精神。”
在機器的轟鳴聲中,耿衛軍依舊日日穿梭于設備之間,以闖勁攻克瓶頸,以創新提升效能,在平凡的崗位上,持續書寫屬于新能人的不凡篇章。(楊雪梅)
返回上一頁
財務共享平臺
OA辦公平臺
采編發投稿平臺
公司首頁
公司概況
新聞資訊
媒體聚焦
企業文化
員工園地
專題專欄
友情鏈接:
陜公網安備 61019402000012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