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二、一二……”晨曦微露,智潔公司氣化渣項目生產中心車間內已響起整齊劃一的勞動號子,一場關乎設備維修更換攻堅戰在此展開。

故事始于那場設備危機。當日11時30分,7#壓濾機突現異常,22塊濾板邊緣出現裂紋并持續擴大,直接威脅到生產穩定。“設備停擺一天,就可能打亂整個生產計劃。”生產中心副主任周志剛回憶。現場勘察結果更讓團隊陷入窘境:設備頂部的酸霧吸收罩將檢修空間壓縮至不足1.5米高,常規吊裝設備完全無法施展;每塊濾板重達80公斤,純靠人力搬運無異于‘在螺螄殼里搬巨石’。”
“生產等不起,安全更不能讓步!”面對“空間受限、重量超限”雙重壓力,周志剛帶領團隊人員迅速集結維修、安全、技術骨干成立攻堅小組,立下了“48小時內出方案,7天內完成更換”的軍令狀。
“常規路走不通,就另辟蹊徑!”次日清晨7時,一場“頭腦風暴”在現場炸開。班長孫銘提出關鍵設想:“把吸收罩整體平移,騰出操作空間!”檢修員張瑞立刻補充:“平移后必須固定,防止側翻!”眾人你一言我一語,一套“三步走”創新方案逐漸成型:切斷連接、平移固定吸收罩,搭建臨時作業平臺,采用“多人輪組傳遞法”更換濾板。

班組長孫銘主動請纓,系上雙掛鉤安全帶登上頂層平臺。下方,安全員史濤濤緊盯他的每個動作,“注意重心!”“慢一點!”的提醒聲不斷;地面,團隊排成“人鏈”,將濾板從地面傳遞至高處……隨著團隊成員的通力協作、默契配合,兩小時連續作業后,最后一塊濾板精準歸位。“任務完成后,大家沒有一個人喊累,因為我們知道,這是我們的責任,更是安全為先的崗位實踐。”史濤濤說。

方案落地的細節里往往藏著巧思。“別人覺得‘不可能’的事,我們用巧勁變成‘可能’。”周志剛說,這套方案讓原本7天的工期縮短至6天。為讓300公斤的吸收罩在狹窄空間平穩移動,團隊用槽鋼焊接臨時軌道,底部加裝萬向輪,配合液壓千斤頂精準控制位移;針對高空濾板傳遞,創新采用“雙掛鉤安全帶+接力傳遞”模式,既保安全又提效率。
闖創不是口號,是遇到坎時不繞道的腳力,是解難題時多想一步的腦力,更是攥指成拳的合力。從突發危機到完美收官,從主動擔當到團隊協作,新能人這股直面困境的銳氣,正是對闖創文化的生動詮釋。(任保輝)
返回上一頁
財務共享平臺
OA辦公平臺
采編發投稿平臺
公司首頁
公司概況
新聞資訊
媒體聚焦
企業文化
員工園地
專題專欄
友情鏈接:
陜公網安備 61019402000012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