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,企業競爭加劇且機遇并存,以“賺錢”思維重構資金管理、釋放資金最大效能,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。作為企業“資金管家”,財務工作需打破傳統支出思維,將每一筆資金投入轉化為推動企業發展的“戰略投資籌碼”,為新能源項目落地、技術創新研發、市場拓展布局提供堅實資金保障與資源支撐。
算清“效益賬”,精準鎖定價值增長點
針對新能源項目投資大、周期長、回報鏈條復雜的特點,財務工作以“事前算贏”為核心搭建全生命周期效益評估體系:配合各業務部門,從項目立項階段,結合設備采購價、運維費用、政策補貼及市場電價波動趨勢,通過財務模型動態核算光伏電站度電成本,精準預判投資回報率與盈利空間,為項目立項提供數據支撐;日常運營支出方面,全面推行“成本-效益”掛鉤機制,采購環節建立供應商綜合評估表,從設備初始采購價、年均運維成本、故障維修率、使用壽命等維度打分,優先選擇“初期投入合理、長期損耗更低”的方案,費用管控上則將項目建設進度與資金支付綁定,按“施工進度節點+成果轉化指標”撥付資金,實現“花錢”與“賺錢”正向循環。
管好“資金流”,釋放資金最大效能
面對新能源行業資金需求集中、融資渠道多元的特點,以“資金效益最大化”為目標,搭建“精準融資+動態調配”管理模式。融資端,安排專人跟蹤國家綠色金融政策,主動對接銀行、券商等機構,優先爭取綠色信貸、碳中和債券等低成本、長期限資金。資金使用端,建立“項目資金池”制度。按儲能、光伏等項目建設進度,劃分“籌備期、建設期、運營期”三階段資金需求優先級,每月根據項目實際進展調整資金分配比例。同時,推行“資金使用周報”制度,要求各項目組每周上報資金使用情況與下周需求,財務工作據此動態調劑,提高資金使用效率。
守好“風險關”,保障投入穩健可控
新能源行業受政策、市場、技術等因素影響較大,財務工作將風險防控融入資金使用全流程。政策風險應對方面,設立政策監測崗,每日跟蹤國家及地方新能源補貼、電價政策變化,建立政策影響測算模型,提前評估政策調整對項目收益的影響。市場風險防控方面,建立大宗商品價格監測機制,針對光伏組件等主要原材料價格波動,通過簽訂長期供貨協議、開展套期保值等方式,鎖定采購成本,降低市場價格波動對項目成本的影響。技術風險管控方面,聯合技術、市場部門組建評估小組,從技術可行性、專利壁壘、市場需求等維度進行評估,避免盲目投入。
“賺錢”思維去“花錢”,“增降”之間謀長遠,財務工作應以“四種經營理念”大討論為契機,持續深化財務數字化轉型,運用大數據、人工智能技術提升資金管理精準度,為企業在新能源領域搶占先機、助力“雙碳”目標實現提供更堅實的財務支撐。(程玉潔)

財務共享平臺
OA辦公平臺
采編發投稿平臺
公司首頁
公司概況
新聞資訊
媒體聚焦
企業文化
員工園地
專題專欄
友情鏈接:
陜公網安備 61019402000012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