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最后一片黃葉棲落枝頭,我聽見立冬輕叩季節的門扉。萬物收斂行藏,天地浸在靜穆的光影里,新一輪輪回正悄然啟幕——你好,我們的老朋友“冬天”。
立冬,本就是冬的序章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言:“冬,終也,萬物收藏也。”寒風掠過窗欞時,自然生靈已悄然歸入沉寂:天地間奏響一曲關于“藏”的樂章,樹木褪盡華服,將養分深蘊于根系;麻雀斂了喧鬧,在枝椏間織就暖巢;連蟲獸也蜷入洞穴,以冬眠積蓄新生的力量。恰應了那句“白露初降天地寒,立冬之時萬物藏”,世間一切都在收束中沉淀。
古人以“四立”劃分四季,立冬不只是時節的轉圜,更藏著古人的養生智慧。《黃帝內經》云:“冬三月,此謂閉藏。”此時養生當順承自然,以“藏”為要:日出而起,讓身心與天地同頻舒展;日入而息,以養陰為核心安養元氣;飲食間,五谷雜糧化作溫潤的能量,滋養臟腑;行動處,太極拳式如云卷云舒,讓氣血在舒緩中貫通四肢百骸。
記憶里的立冬,總裹著煙火氣。母親的灶臺前,鐵鍋咕嘟著蘿卜燉排骨,蒸汽漫過玻璃窗,暈開歲月的暖。她總念叨:“冬吃蘿卜夏吃姜,不用醫生開藥方”——蘿卜健脾、開胃、順氣,是冬藏里最妥帖的煙火滋養。
如今獨在城市,立冬的寒意從窗縫鉆進來時,忽然想起柜中閑置的羊毛圍巾。圍上頸間,像母親織就的暖,纏裹住一身涼。原來冬的凜冽里,本就藏著生命的另一種姿態:如寒風中孕苞的臘梅,如霜雪間愈見蒼翠的松柏;恰如人生,低谷從來是積蓄的契機,是“荷花效應”前的默默蟄伏。當暮色浸滿城市,點一盞暖黃臺燈,所有清寒都成了時光里的溫柔注腳。
立冬的夜,最宜圍爐煮茶。看壺中水沸如泉涌,聽茶芽在暖意里舒展,一盞茶的溫度,便足以抵御世間清寒。不妨在藏養中沉淀,在溫暖里期待:待來年春風拂過枝頭,那些蟄伏的生機,終將綻放成最絢爛的風景。(韋濟民)

財務共享平臺
OA辦公平臺
采編發投稿平臺
公司首頁
公司概況
新聞資訊
媒體聚焦
企業文化
員工園地
專題專欄
友情鏈接:
陜公網安備 61019402000012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