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勝春朝。”立秋,是秋的序章,卻不是悲涼的敘述。天地尚熱,蟬聲未歇,但一場夜雨過后,風里便多了分清爽。此時節的秋,不高調,不喧嘩,只在晨露微涼、枝頭微黃間,悄悄鋪展。它不像白露那樣涼意漸濃,也不似霜降那般肅殺逼人,立秋,是一個藏著光與果實的節氣,是一年辛勤的第一個回音。
立秋,是天地間的第一縷收束,是耕耘與希望交出的初份答卷。田野里稻谷低頭,瓜果正熟,農人的眼角寫著安心。不是一蹴而就的喜悅,而是腳踏實地走過四季風霜后的沉靜歡喜。春播一粒種,秋收萬擔糧,這其中的曲折、辛苦、等待,皆在這一刻化為可見的飽滿與重量。
人間亦然。年初時我們立志高遠,熱血翻涌,愿望像春風一樣層層疊疊地生長;而今立秋,雖未終局,卻已能回望來時的腳印,品一口成果的甘甜。它告訴我們,生命不只是奔跑的速度,更是收獲的厚度。愿望終究要落地,才不負時光。
立秋,是節氣中最有質感的一筆。它不急不躁,不喧不嘩,像一位勞作過后的老人,坐在門前的藤椅上,看陽光穿過葉隙,照在一籃剛摘下的果實上。它不訴說過往的艱辛,也不炫耀眼前的成果,只是靜靜地坐著,就讓人感到踏實與安心。
也許我們都該學一學立秋的模樣:經歷過盛夏的熾熱,仍愿以沉靜之心面對生活;走過風雨之后,仍保有一份溫柔與從容。不是所有收獲都要昭告于人,也不是所有努力都需喧囂來證明。有些成果,藏在心底最安靜的角落,自有其分量。
立秋未涼,是收獲的開端;秋意漸深,是腳步的篤定。愿你我都能在這一葉知秋的時節里,默默迎來屬于自己的一季收成。(姚正)